
【建研信息】建筑工程質量管控新模式亮相
2018-12-11| 來源:中國保險報網 |作者:管理員|瀏覽:343211月13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召開發布會,建筑質量管控新模式正式亮相。中保協副秘書長郭紅表示,該模式通過發展建筑質量保險,制定規范指導實施標準化、系統化的保險風控服務,并發布質量風險控制機構工作規范,為建筑質量上了“雙保險”,有效促進了質量提升,讓人民群眾住進質量放心的房子。
據了解,隨著我國房地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也隨之凸顯,而建筑質量保險是解決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的一個有效手段。建筑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IDI),是始于法國的一種強制保險制度,后來逐步被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引入,目前應用于全球40多個國家,在上海、深圳等地也已開始試行實施。截至目前,上海地區2018年累計IDI保費收入已達7億元,承保了約300個項目,平安、人保和太保為主承保單位,其他參與共保的保險公司約有10家。
2017年下半年,中保協組織成立建筑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風險控制規范研究課題組,經過一年多研究,發布《建筑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質量風險控制機構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
對比原有的建筑質量監督模式,建筑質量管控新模式意味著保險公司會聘請獨立的第三方質量風險控制機構,對投保IDI的建筑項目設計、施工和驗收各階段進行全流程質量風險檢驗,客觀評估工程項目的質量風險,找出質量缺陷并匯報給建設單位和保險公司,跟蹤施工單位整改,將建筑質量風險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上。所以,《工作規范》的發布,有效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國內第一套正式公開發布的IDI質量風險控制機構工作標準,引領國內IDI風控發展方向,對IDI在國內進一步推進落實,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協助國內建筑質量進一步提升,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據了解,《工作規范》包括質量風險控制機構的工作職責與基本要求、工作依據和方法、工作內容、評估報告和質量等級劃分標準等,并介紹了該規范起草的背景和編制過程。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咨詢設計院專家趙鵬飛表示,《工作規范》的發布將極大促進IDI新險種推廣,擁有可操作性較強、工作方法指向性較強等特點,較具前瞻性。希望該規范能夠得到積極宣傳貫徹,早日發揮積極作用。